報導內容:您喜歡吃巧克力?那接下來這則報導可以減輕你的罪惡感!瑞士的研究發現,每天吃一百克的黑巧克力,效果就跟阿斯匹靈一樣,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機率,但是醫師也建議,巧克力不宜吃過量。就是巧克力這樣濃郁的香味和柔滑的口感,讓人充滿幸福及滿足感,一份瑞士的研究報告還發現,巧克力的主要成份可可,因為含有豐富的類黃酮這種化合物,就跟阿斯匹靈一樣,具有降低血液凝塊的功用,每天只要食用一百克的黑巧克力,就可以有效降低心臟病的發作機會這項研究發現並不表示大量吃巧克力,預防心臟病的效果更好,因為巧克力的糖分、奶油含量高,多吃可能適得其反,除了黑巧克力,多吃蔬菜,一天56c.c.的紅酒,以及洛神花.杏仁.大蒜.及黃豆製品還有納豆,也可以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率,讓心臟更強,遠離心臟疾病。(資料來源:台視新聞)
根據上述的報導,我們發現巧克力之所以能預防心臟病主要是因為當中含有類黃酮可以降低血液凝塊,於是,可以繼續在以下的報導了解巧克力中的類黃酮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吃巧克力最健康
【大紀元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秀璟編譯報導)巧克力由可可豆製成,富含天然的抗氧化劑–類黃酮。有許多研究顯示,富含類黃酮的巧克力和可可具有抗凝血與抗炎的功效,可以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類黃酮可以刺激體內產生更多的一氧化氮,藉以讓血管加寬,並放鬆血管,所以可以降低血壓。不僅如此,類黃酮還可以降低膽固醇,減少動脈硬化。所以,從理論上來看,吃巧克力對身體是有益的。但是,到底要吃多少才能達到以上的效益呢?
根據英國泰晤士報的報導,巧克力上標示的可可含量並不代表類黃酮含量的多少。巧克力含類黃酮的多寡,是由可可豆的品質與製程所決定的。當可可豆的烘培溫度愈高、發酵的時間愈久,類黃酮的含量就會愈少。而這些都是在包裝上看不到的資訊。
一般黑巧克力的類黃酮成分最多,牛奶巧克力的類黃酮成分次之,白巧克力裡頭就沒有類黃酮的成分了。一些製造商表示,他們所使用的製程可以保存可可豆中的類黃酮成分。
如果一個人一天吃了100公克的巧克力,那表示將產生500卡路里的熱量。長久持續下來,可能體重會攀升,這又將造成心臟的另一個負荷。所以,營養師建議,不要將巧克力當作是萬能的食物,如果每日食用不超過35公克巧克力,那沒什關係。研究顯示,巧克力是一種溫和的致齲物,所以造成蛀牙的機率比一般的糖果還低。巧克力只在口中產生酸化作用,而可可中的化學物質可以抑制口中細菌的孳生。巧克力食用後,也不會馬上產生甜膩感,因為巧克力中的脂肪會緩和體內糖份的吸收。除了巧克力之外,其實茶、黑葡萄汁和一些紅酒也富含類黃酮。(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10/n2324650.htm)
所以,雖然巧克力中含有類黃酮可以預防心臟病,但巧克力是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假如因此而大量的吃巧克力,可能會導致肥胖、長痘痘,更會因過多咖啡因使心臟負荷不了,所以適量的吃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